全國免費咨詢熱線:4000151419

【參同書院】道醫小課堂 | 《濟生方》里四磨湯,氣血化生養脾臟

  • 2022-06-20 17:18
  • 來源:http://www.ztia.org

腎是先天之根,脾是后天之本。怎么判斷自己的脾臟好不好?如何養好自己的脾臟?

一、體溫斷脾虛

首先用一只手背放在腦門上,感受一下正常體溫;然后同一只手背順到鼻尖上,再感受一下溫度。腦門和鼻尖的溫度是否一樣呢?如果鼻尖的溫度比腦門稍低,說明可能存在脾陽虛。

為什么能夠通過鼻尖溫度判斷是脾陽虛呢?這就要根據脾的屬性而言了,在道醫五行中,脾主中央,鼻為面王,足陽明胃之經脈起于鼻之交頞中,循鼻外。脾陽虛損,陰寒內盛,經脈陽氣不充,就會鼻尖發涼。


二、唇色斷脾虛

除了摸鼻尖之外,很多時候還要看口唇的顏色。因為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。足陽明胃經之脈環口唇,故望口唇,可診脾胃的病變。

看唇色時不要涂口紅。唇色紅潤:為正常。說明胃氣充足,氣血調勻

1.唇色淡白

為血虧,血不上榮,故毫無血色。

2.唇色淡紅

為虛為寒,多屬血虛或氣血雙虛,或體弱之人。

3.唇色深紅

為實熱。深紅而干,是熱盛傷津。

4.唇色青黑

淡紅而黑是寒甚;唇口青黑是冷極;口唇色青是氣滯血瘀。


三、成人流口多是脾虛

除了口唇顏色能看出脾虛外,成人流口水也是脾虛的表現。道醫的五臟對應五液:淚為肝之液,涕為肺之液,汗為心之液,唾為腎之液,涎為脾之液。如果身體的液體出現異常,就可能預示著五臟出問題了。比如有些人經常會迎風流淚就是肝的問題;很多老年人到了冬天就流清鼻涕不止,意味著肺氣虛;很多人動不動就會大汗淋漓,就是心的氣血虛了。如果一個人經常流口水,就是脾虛了。

成人睡覺流口水與脾胃虛弱有關。道醫認為脾主肌肉,開竅于口成年人睡覺流口水的主要原因,是由于脾虛不能有效控制口的開合,所造成的,即俗稱的脾胃虛弱。當脾虛運化失常時,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,肌肉彈力不足,容易松弛,因此睡著后,會張開口,形成口水外流。

老年人口水多,也多是因為脾腎器官老化導致津液不能正常運轉而出現的。生活中很多老人會不由自主地流口水,大家往往會認為是衰老的一種表現,不太在意,其實這很可能是疾病的征兆。老年人流口水都有可能是什么疾病的先兆?

1、老人戴假牙時,出現口腔炎、咽炎、舌炎、齒齦炎等疾病時;

2、中風及其他腦血管疾病之后,也會導致口水過多的現象。

3、老人睡覺時流口水,多是睡覺姿勢不當引起的,但若長期如此,則可能是口腔不衛生、牙齒畸形、神經調節發生障礙等引起的。

對于這種脾胃虛弱的老人,可以多吃一些補中益氣的食物,或選擇道醫按摩,也能有效緩解癥狀。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款食療藥膳“厥麻薏米養生羹”。主要治脾虛濕重的情況,具有消暑祛濕,利尿的功效。做法:人參果、薏仁米洗凈,浸泡1小時;山藥洗凈,切片;鍋中加水煮沸后加入所有材料,慢火煮熟成稀粥。可根據個人口味進行調味。


四、推薦,精選鐵棍山藥、薏米仁

流口水是屬于脾虛的水谷運化不好導致的,還有一種人體常出現的與水有關的病癥,就是水腫。水腫跟脾虛也有關系。脾有吸收、輸布水液,防止水液在體內停滯的作用。人體所攝入的水液需經過脾的吸收和轉化以布散全身而發揮滋養、濡潤作用;同時,脾又把各組織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,及時地轉輸給肺和腎,通過肺和腎的氣化,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。實際上就是指脾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的推動和調節作用。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曾說“水腫乃肺、脾、腎相關之病,其主在腎,其制在脾。”脾虛則水無所制,泛溢全身,造成四肢顏面水腫,所以脾虛可以導致全身各部位水腫,但以四肢皮膚水腫為主。


五、脾虛應對——四磨湯

關于脾氣虛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便秘。因為脾主運化,是人體主管消化吸收的器官,脾氣虧虛,運化失調,就會導致飲食生成的糟粕停于大腸,而引起大便排出不暢,導致腹脹、便秘脾氣虛該怎么辦呢?給大家推薦用于緩解脾氣虛的中成藥——四磨湯。

四磨湯源自南宋嚴用和,可惜其所著《濟生方》十卷,《濟生續方》八卷,原本均佚,現今湯劑來源于《重訂嚴氏濟生方》:人參、檳榔、沉香和烏藥四味各等分,有的勘本為人參、沉香和天臺烏藥各6克,檳榔9克。

“四磨”,指四味藥物先磨濃汁后再和水煎三四沸溫服的方法。由于方中諸藥均較堅實、非久煎不能出其性,但煎煮過久又恐芳香氣味散逸,而影響治療效果,故用此法,取其“磨則味全”之意,故稱“四磨湯”

本方用于治療因七情失調所致氣逆不降之證,服之行氣導滯、止痛降逆,又恐三藥傷氣,再加人參,俾行氣而不傷氣,破滯而不傷正扶正祛邪而獲效。體實氣足者用枳殼代替人參,可以增強治逆。如果你對自己體質拿捏不準,必須咨詢當地中醫師,根據體質用藥。


相關文章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及內容不涉及醫療范疇,不能代替專業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本站提供案例僅為學員真實反饋,訪問本網站者不要完全依賴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滿足自身醫療需求。

Copyright ? 參同書院 All Rights Res|技術支持: 東方丹道養生開發研究院

< 滬ICP備2021024457號-1

在線客服

在線咨詢

課程咨詢

公益計劃

免費咨詢:
400-015-1419

掃碼領劵
學習微課

凤凰彩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