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免費咨詢熱線:4000151419

【參同書院】從《道德經》看中醫養生的“守中致和”

  • 2022-04-25 10:53
  • 來源:http://www.ztia.org

“中和”思想是中國傳統智慧的重要觀念。《道德經》中關于“中和”的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“中和”原則,是目前我們所倡導的和諧文化的重要理論來源。不僅如此,“守中致和”也是中醫理論一貫的準則。

我國唐朝經濟文化空前繁榮,在全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近300年的唐朝歷史中,因為國力的強盛,唐朝人開始系統化的總結和梳理前人的文化和醫學遺產,為后世上千年的流傳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中醫講究陰陽平衡,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化保持協調,既不過分也不偏衰,呈現著一種協調的狀態。生命陰陽平衡的含義是臟腑平衡、寒熱平衡及氣血平衡。其總原則是陰陽協調,實質是陽氣與陰精(精、血、津、液)的平衡,也就是人體各種功能與物質的協調。具體就是能吃、能睡、氣色好,心情愉快,精神飽滿;應急能力強,對不良情況適應能力好;耐受疲勞強,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。

作為中醫食療學說的開創者,藥王孫思邈的關門弟子孟詵,在中醫理論基礎上,創新的提出了“守中致和”食療施治理念。孟詵一生處于唐朝發展的上升期,那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時代。在這個時代的影響下,孟詵也參加了科舉考試,并考中進士。可能是由于認真的緣故,他被任命為鳳閣舍人,負責起草詔書等工作。這份工作需要他圍著皇上轉,很有前途,但還是由于認真,他在不經意間失言得罪了武則天,大好前途隨即變成災難。對官場心灰意冷的孟詵,選擇回到家鄉鉆研食療與養生術。《舊唐書》本傳載其格言云:“若能保身養性者,常須善言莫離口,良藥莫離手。”孟詵晚年所著原書名《補養方》,經張鼎增補而改名《食療本草》。因為稱作“本草”,此書遂從為數眾多的方書中脫穎而出,《食療本草》的書名也大顯于世。

孟詵提倡身體出現小問題的時候可以先嘗試沒有害處的食物療法,或者平時就要善于利用食物進行保養身性,把“守中致和”作為孟余堂的施治準則去落地執行。


至此,道家創始人老子提出的“中和”思想,被完美的應用到中醫理論中,也正是基于這種思想,“守中致和”強調了人與大自然的本性應該是默契的,認為只有通過不斷的修養身心身心才可以達到和諧有序,達到一個人、一個國家、甚至一個民族生命的最高境界。

2021年,唐代名醫孟詵的故事和他“守中致和”的中醫食療養生理念,以《孟詵傳說》為名,成功入選河南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。

相關文章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及內容不涉及醫療范疇,不能代替專業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本站提供案例僅為學員真實反饋,訪問本網站者不要完全依賴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滿足自身醫療需求。

Copyright ? 參同書院 All Rights Res|技術支持: 東方丹道養生開發研究院

< 滬ICP備2021024457號-1

在線客服

在線咨詢

課程咨詢

公益計劃

免費咨詢:
400-015-1419

掃碼領劵
學習微課

凤凰彩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