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免費咨詢熱線:4000151419

第九屆參同書院“東方丹醫扶陽智慧”主題沙龍圓滿落幕

  • 2022-08-26 17:08
  • 來源:http://www.ztia.org

夏未央,秋已至。時光變換的節奏里,季節的更替正悄然而至。8月5日,以“東方丹醫扶陽智慧”為主題的第九屆參同書院主題養生沙龍,成功舉辦并圓滿落幕。

image.png

參同書院創始人伍注意先生簡單介紹了書院的緣起與成立的初衷、未來的愿景,分上下兩講,以“扶陽”為主題,詳細講解了傳統丹醫的扶陽理念與養生實踐,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夏季扶陽養生應用之法。

image.png
image.png
image.png

立秋,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,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,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。到了立秋,梧桐樹開始落葉,所以有落葉知秋之說。但這并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,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,尤其中國南方此時還處于夏暑之時,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的這段日子稱之為“長夏”。

《素問?四氣調神大論》記載:“夫四時陰陽者,萬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以從其根,故與萬物浮沉于生長之門,逆其根則伐其本,壞其真矣。”也就是說人們在養生時,應順應四時,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。

立秋后,天氣由炎熱轉為寒涼,中醫認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立秋正是從養陽逐漸轉為養陰的時刻。因此秋季養生,皆以“收、養”為原則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
立秋要“三防”


防 暑

立秋時節,暑熱未盡,氣溫不會很快下降,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,天氣也逐漸由潮熱轉向干熱,雖有涼風時至,但天氣變化無常,早晚溫差大,白天仍然炎熱,“秋老虎”隨時虎視眈眈。

因此,立秋后防暑降溫要繼續,不能有絲毫懈怠,應當心“秋老虎”,小心中暑。

防 燥

中醫認為,燥乃六淫之邪,為秋季主氣,其性干燥,易耗津液。常見口干舌燥、鼻澀咽痛、皮膚干枯、大便干結、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,醫學上稱之為“秋燥綜合征”。老年人對秋季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耐受性相對較差,更應重視預防。

秋季防燥,要以養陰清燥、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。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,可用麥冬、菊花、百合等煎水代茶飲。有養陰潤肺,清心除煩,益胃生津之效,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法。


image.png
image.png

防 感 冒

立秋后,晝夜溫差大,此時段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。提醒大家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,應更注意避免夜間著涼。

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發期,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癥狀,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、惡心嘔吐、腹瀉等異常表現。初秋的夜晚,很多人習慣不蓋被子,太過貪涼易導致腹瀉、頭痛等。因此,初秋之際,注意不要貪涼,注重飲食衛生,情緒穩定,隨時注意衣物的增減。

伴隨著國家對中醫藥復興的重視,養生也越來越為人熟知。養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壽,康健無疾。人自胎元初孕直至嬰幼、丁壯、老邁,只要一息尚存,均要養生,且養生的要求亦因其情況不同而異。據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世人的正常壽命應達百歲,與現代對人壽命的認識基本一致,但至今只有少數壽星可以達到。

image.png
image.png

一場沙龍的收獲或許是有限的,但能喚醒每位參與者的養生意識,便是無上功德。

沒有全民健康,就沒有全面小康。參同書院,以傳承道家頤養文化為己任,致力于以三分經營傳播、七分公益傳承為經營核心,引導人們身心健康知行合一,開啟一個“全民健身,全民養生”、“人人練功、人人長壽”的嶄新未來,為達成“健康中國”的戰略藍圖盡綿薄之力,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而正向前行。



相關文章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及內容不涉及醫療范疇,不能代替專業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本站提供案例僅為學員真實反饋,訪問本網站者不要完全依賴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滿足自身醫療需求。

Copyright ? 參同書院 All Rights Res|技術支持: 東方丹道養生開發研究院

< 滬ICP備2021024457號-1

在線客服

在線咨詢

課程咨詢

公益計劃

免費咨詢:
400-015-1419

掃碼領劵
學習微課

凤凰彩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