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免費咨詢熱線:4000151419

第八屆參同書院“東方丹醫扶陽智慧”主題沙龍圓滿落幕

  • 2022-08-26 17:01
  • 來源:http://www.ztia.org

窗含清風,可以納涼;一盞淡茶,亦能解暑。消夏無須冰山一座、電扇空調;心靜,自然涼。

7月31日,暑熱正盛,以“東方丹醫扶陽智慧”為主題的第六屆參同書院主題養生沙龍,成功舉辦并圓滿落幕。

參同書院創始人伍注意先生簡單介紹了書院的緣起與成立的初衷、未來的愿景;并與阿志大師兄分上下兩講,以“扶陽”為主題,詳細講解了傳統丹醫的扶陽理念與養生實踐,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夏季扶陽養生應用之法。


image.png
image.png

image.png


小扇引微涼,悠悠夏日長,炎熱的三伏天,陽氣充盛,浮于地表,而陰氣藏匿于地下,陰陽方面處于陽生陰藏的一個狀態。

天氣炎熱導致人體出汗過多、容易上火,而且南京夏季雨水多,暑易夾濕,不同體質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:

平素體寒之人,會感覺很舒適,尤其是陽光照射后,體內陰寒之氣仿佛散盡,暖洋洋的;

平素體熱之人,則是截然不同的感受,會覺得心煩、汗出較多、乏力、口苦口干,甚至大便難解等癥狀;

平素濕氣重的人,會覺得身體困重,乏力,大便黏膩不爽,浮腫,不欲飲食,甚至長濕疹。

如何平安度夏,其實,很有一些講究。


image.png
image.png

image.png


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,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。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,陽氣外發,伏陰在內,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,活躍于機體表面。

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,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,切忌大悲大喜,以免以熱助熱,火上加油。心靜人自涼,可達到養生的目的。

天地萬物都有個“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”的運動和變化規律。人們想健康長壽就應該自然地“應天順時”,遵循這個規律。


image.png
image.png

image.png


一是健脾除濕。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,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,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,容易腹瀉,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,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。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,如藿香、佩蘭等。

二是清熱消暑。夏日氣溫高,暑熱邪盛,人體心火較旺,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,如酸角、薄荷、金銀花、連翹等來祛暑。

三是補養肺腎。中醫認為,按五行規律,夏天心火旺而肺金、腎水虛衰,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。可選用枸杞子、生地、百合、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,如五味子等,可防出汗太過,耗傷津氣。

四是冬病夏治。所謂冬病夏治,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,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。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,可預防冬季凍瘡;用藥膏貼在穴位上,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。

五是以清為點。夏天氣溫高,人們出汗多,胃口差,當然,如果“清淡”意味著吃東西更要講究衛生,不吃過多的油膩食物,多吃點水果多飲水,那還是有道理的。人體要適應自然環境、季節氣候的變化,夏天的特點是“熱”,故養生的關鍵在于“清”。


image.png
image.png

image.png


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。在繼承和發揚這一門古老智慧方面,我們從未止步不前。《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(2015—2020年)》中就已列明: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作為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區分基本和非基本中醫藥健康服務,實現兩者協調發展,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。

一場沙龍的收獲或許是有限的,但能喚醒每位參與者的養生意識,便是無上功德。

沒有全民健康,就沒有全面小康。參同書院,以傳承道家頤養文化為己任,致力于以三分經營傳播、七分公益傳承為經營核心,引導人們身心健康知行合一,開啟一個“全民健身,全民養生”、“人人練功、人人長壽”的嶄新未來,為達成“健康中國”的戰略藍圖盡綿薄之力,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而正向前行。

相關文章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及內容不涉及醫療范疇,不能代替專業的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本站提供案例僅為學員真實反饋,訪問本網站者不要完全依賴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滿足自身醫療需求。

Copyright ? 參同書院 All Rights Res|技術支持: 東方丹道養生開發研究院

< 滬ICP備2021024457號-1

在線客服

在線咨詢

課程咨詢

公益計劃

免費咨詢:
400-015-1419

掃碼領劵
學習微課

凤凰彩票